在剛剛過去的2022年里,不管是國家還是地方,都出臺了不少與基層醫療息息相關的政策措施,很多政策還將繼續影響2023年的基層醫療機構。
一、疫情防控政策重大調整
1月8日,新冠病毒感染將由“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這是中國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的一次重大調整。按照官方此前發布的消息,依據傳染病防治法,對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實行隔離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觸者;不再劃定高低風險區;對新冠病毒感染者實施分級分類收治并適時調整醫療保障政策;檢測策略調整為“愿檢盡檢”;調整疫情信息發布頻次和內容。依據國境衛生檢疫法,不再對入境人員和貨物等采取檢疫傳染病管理措施。
此外,按照國家移民管理局的介紹,該局自1月8日起有序恢復受理審批中國公民因出國旅游、訪友申請普通護照,恢復受理審批外國人申請普通簽證延期、換發、補發。
三年疫情終于結束,隨著相關管控措施的“松綁”,在感染高峰期過后,診所、衛生室很可能會迎來“復蘇期”。
二、繼續鼓勵社會辦醫發展
2022年5月20日,國務院官網發布了《關于印發“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的通知》。
規劃表示,要做優做強健康產業,到2025年,我國衛生健康體系能更加完善,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逐步健全,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應對能力顯著提升,中醫藥獨特優勢進一步發揮,健康科技創新能力明顯增強。
1、鼓勵社會力量在醫療資源薄弱區域和康復、護理、精神衛生等短缺領域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
2、引導促進醫學檢驗中心、醫學影像中心等獨立設置機構規范發展,鼓勵有經驗的執業醫師開辦診所。3、增加規范化健康管理服務供給,發展高危人群健康體檢、健康風險評估、健康咨詢和健康干預等服務。
4、落實行業監管職責,促進社會辦醫規范發展。
也就是說,2023年國家也將繼續引導支持社會力量深耕康復、護理、精神衛生、醫學檢驗、健康體檢咨詢等領域,同時也會強化監管,繼續規范社會辦醫。
不僅如此,《“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中也鼓勵社會力量發展專業性醫院管理集團、第三方醫療服務評價,支持發展醫學檢驗等第三方醫療服務,推動檢驗檢查結果互認,推動精準醫療等新興服務發展,以高端醫療、康復療養、休閑養生為核心,豐富健康旅游產品;鼓勵支持醫療康復、健康管理、心理咨詢、中醫藥養生保健等服務發展等。
12月1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對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提出的新要求則明確:繼續“支持社會力量提供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可以說,給前段時間擔憂后疫情時代國家會限制社會辦醫,投入更多資源補基本醫療短板、強化公立醫院服務體系的從業者們,重新打了一記“強心針”。
三、診所申辦門檻繼續降低
2022年12月26日,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布了《診所備案管理暫行辦法》和《診所基本標準2022》,文件發布即日起執行。
新辦法刪除了19年試點意見中,開辦診所要求“中級及以上職稱”的資格規定,個人設置診所的,須經注冊后在醫療衛生機構中執業滿五年即可。一些地區“主治醫師及以上職稱”才能開診所的門檻自然也不復存在。而且新辦法明確,診所備案申請只需要提供10種備案材料,若材料齊全可當場發證,事前審批的程序也被進一步減輕。這些新規定,大大增加了開診所的便捷性,同時也會為診所創業者創造更多機遇。
2022年3月29日,國務院辦公廳頒布了《“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其中明確要“鼓勵社會辦醫療機構設置中醫藥科室”。
不僅如此,文件對青少年疾病中醫技術防治、中醫康復、中醫保健、互聯網中醫等領域的發展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某種程度上為社會辦醫開展特色化中醫服務指明了道路:1、提升中醫藥在健康服務中的特色優勢,開展兒童青少年近視、脊柱側彎、肥胖等中醫適宜技術防治3、發展中國特色康復醫學,推動研發中醫康復器具,推動中醫康復技術進社區5、加大少數民族醫藥防治重大疾病和優勢病種研究力度6、完善落實西醫學習中醫制度,落實允許攻讀中醫專業學位的臨床醫學類專業學生參加中西醫結合醫師資格考試和中醫醫師規范化培訓7、鼓勵中醫醫療機構為中醫養生保健機構提供技術支持,支持中醫醫師依照規定提供服務。
2023年1月1日,《違法違規使用醫療保障基金舉報獎勵辦法》正式施行。
該辦法明確把針對所有違法違規使用醫?;鹦袨榈呐e報納入獎勵范圍,并結合各地實際情況,規定按照案值的一定比例給予舉報人一次性獎勵。同時將獎勵金額上限由10萬元提升至20萬元,并設置了最低200元的獎勵金額下限,充分發揮獎勵激勵作用。
2022年6月6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等九部委聯合印發的《2022年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工作要點》也提到了持續加強醫?;鸨O管,持續開展醫保定點醫療機構規范使用醫?;鹦袨閷m椫卫?,持續推進打擊欺詐騙保專項整治行動,加大重點領域打擊欺詐騙保工作力度。以有效線索、重點專案作為切入點,精準打擊篡改腫瘤患者基因檢測結果、串換高值醫用耗材、血液透析騙取醫?;鹨约搬t??ㄟ`規兌付現金等違法違規行為。
由此可見,醫保依舊會是國家接下來的檢查重點,舉報獎勵辦法還將進一步調動社會監管的積極性。
2022年12月2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會同民政部辦公廳、國家中醫藥局綜合司印發《關于嚴禁養老機構違法違規開展醫療服務的通知》,這份通知主要是面向養老機構的,其中明確養老機構嚴禁無資質機構和人員提供醫療服務,包括堅決杜絕養老機構內無執業資質的機構以相關名義提供醫療服務、堅決杜絕養老機構內無行醫資質的相關人員以相關名義提供醫療服務、強化養老機構主體責任等3項措施。
同時文件還表示要嚴禁違規使用名稱、超范圍開展診療活動,包括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要嚴格按照相關文件要求規范命名醫療機構名稱以及嚴禁使用未經核準的醫療機構名稱、堅決杜絕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的診療活動超出登記或備案范圍、堅決杜絕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使用的衛生技術人員從事本專業以外的診療活動等3項措施。
嚴厲打擊相關違法違規行,包括各地衛生健康和中醫藥部門要依法依規嚴厲打擊養老機構內的無資質醫療機構以及無行醫資質相關人員擅自提供診療服務違法行為。
雖然面向養老機構,但監管內容也與開展“醫養結合”工作的醫療機構息息相關。
此外,今年7月,全國專項辦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工作第六次部門會商會上,國家衛健委再次強調要發力開展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堅決查處泄露患者信息、非法行醫、詐騙老年人等違法問題。
特別提到要以全面巡查推進“黑診所”“假白大褂”整治。要加大對城中村、城鄉結合部、偏遠農村的巡查力度,查處一批非法行醫、詐騙老人的“假白大褂”。要在開展對民營醫院巡查的同時,加強對公立醫院、民辦醫養結合機構的巡查,堅決查處泄露患者信息、非法行醫、詐騙老年人等違法問題。要延伸巡查觸角,加大對騙取醫保資金、制造售賣假藥等違法違規行為的整治力度。很顯然,“養老詐騙”已經成為國家檢查的重點,相應監管也會向基層醫療機構亮劍。